时钟指向11点,张艳华打开日光灯,把空调温度设置在26度,将CD放入电脑,调整好播放器的音量。轻柔的音乐流淌在雅致的书屋内,书籍分门别类摆放整齐,桌椅地板清扫得一尘不染,高低错落的绿植舒展着叶片。
“一会儿,现场工作结束早的职工会来看书,我想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。”张艳华说,她是安康水电厂职工书屋的管理员。这个坐落在生产区内的全国职工书屋面积约60平方米,拥有图书4000余册,国学经典、中外名著、专业技术书籍一应俱全,不仅是读书空间、文化阵地,更是职工思想交流、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。
午餐时间,有职工来借阅图书,张艳华熟练的扫码录入,借阅登记上已经有1千余条借阅记录,书屋规定每人限借2本,一个月归还。但是也有破例,一次该厂检修项目部去湖北天堂水电站开展检修工作,工期两个多月,深山里没有文化娱乐活动,好多职工来借书,一借就是七、八本,毕竟纸质图书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享受与体验是无可替代的。
“自从有了职工书屋,我和儿子每年的阅读量直线上升。”来自起重班的天车司机陈惠玲说,“书屋里书籍品种丰富,我喜欢的旅游摄影,儿子爱看的动物小说都能借到。一起借,一起读,家里的读书氛围非常浓厚。”
书屋左侧墙面上有一个树形书架,摆放着“书香安电 智慧人生”系列活动推荐图书,这里的十九大系列书籍深受党员和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青睐。在专业书籍书架上,《电力生产现场作业票管理指南》、《电力系统线损分析计算》、《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》等相同的书往往有两三本,张艳华介绍这是按需供给。厂部注重人才当量密度提升工作,生产部门参加学历提升以及技师、高级技师考试,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的职工越来越多,专业书籍曾出现过抢借一空需要提前预约的情况。工会定期调研员工需求,及时补充新书。保护班高级技师连杰告诉记者:“班组办公室在5楼,书屋就在7楼,想查资料随时就去了,不管是写论文、还是工作中借鉴对比行业标准都很方便。”
来该厂全国职工书屋参观的领导和兄弟单位同事很多,张艳华总会把他们带到书屋正中水轮机造型的圆形书架旁,拿起书自豪地介绍:“这是我厂作家的作品,杜文娟的作品《阿里 阿里》有两个英文版本,分别在英国和国内出版发行。李娟是《读者》的签约作家,她的散文多篇入选全国中考、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题。目前我厂已有6名职工加入中国电力作协。”
近几年,安康水电厂以职工书屋为主要阵地,在企业网站开设读后感专栏,组织读书交流座谈,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为阅读爱好者提供共同交流、共同进步的平台,让读书学习成为终身课题,让“书香”飘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。
|